饮用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之一,其安全与否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饮用水的卫生安全问题,对于饮用水供水单位进行许可管理已成为全球通行做法。中国也不例外,自2010年出台《饮用水卫生管理条例》以来,饮用水供水单位必须依法取得饮用水供水单位卫生许可(以下简称“许可证”)方可从事供水业务。本文将从如何申请饮用水卫生许可证和如何保持合法有效两个方面,为大家深入解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
一、如何申请饮用水卫生许可证?
在申请饮用水卫生许可证之前,供水单位应首先具备以下条件:
(1)依法设立,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经济实力;
(2)有与供水规模相适应的、符合国家、行业水质标准的饮用水水源和供水设施;
(3)有从业人员,且其中应有具有饮用水供水管理专业技术职称的从业人员;
(4)有饮用水供水质量检验能力,并对供水水质实行全程控制;
(5)有健全的供水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监测和评价制度以及相应的应急预案等。
具备以上条件后,供水单位可向所在地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首次申请时,供水单位需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交以下资料:
(1)供水单位基本情况介绍及经济、工程和技术实力等相关证明材料;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供水管网布局图、供水能力和水质现状等相关材料;
(3)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培训情况、日常管理记录和监测数据等相关材料;
(4)相关质量标准及实验室检测数据、水污染防治和应急预案等管理制度文件。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申请材料的审核周期一般为60天,如符合条件,即可颁发饮用水卫生许可证。许可证的有效期为5年,过期需进行复审。
二、如何保持合法有效?
获得饮用水卫生许可证后,供水单位需按照《饮用水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开展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确保供水质量安全和合法有效。具体要求如下:
(1)不断完善供水设施和管理制度,确保水质安全。供水单位必须定期检修、养护供水设施,加强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对供水水质实行全过程控制,确保水质安全。
(2)做好饮用水供水质量监测和评价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可靠。供水单位应该每日开展饮用水质量监测工作,对饮用水水质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强化从业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专业素质。供水单位应该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饮用水供水管理专业技术水平,确保从业人员做到“懂水质、懂操作、懂法律”。
(4)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群众安全意识。供水单位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宣传饮用水卫生知识,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
总之,饮用水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的申请和管理工作对于保障饮用水供应的安全与可靠具有重要意义。供水单位应该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责,确保饮用水质量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饮用水,助力构建健康中国。